比房子更珍貴的東西
●鴻鴻:
小時候常搬家,台南到桃園,中和到新店。這些經驗造成兩種不同結果──我媽一直想有自己的房子,而且是沒人住過的,老來終於如願,擁有一間新居。我呢,則從不認床,並且符合我的沒有規畫的人生:明年會在哪裡,做什麼事情,我從不知道。房價居高不下,如果我買得起一棟房子,不如拿來付三十年租金加上三十年的基本開銷。何況我買不起。
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存了點錢,曾在花蓮瑞穗買了一間小屋,夢想三十歲退休,後來一天也沒住過就轉手了。上次婚姻也買了一棟房子,房貸還沒付完就留給前妻了。從此覺得人生變化快,既然會婚變,也難保不會有地震、戰爭、核災,有的沒的那麼多,幹嘛買房子把自己套牢呢?即使生了孩子,我想給他的,也不會是一棟房子,而是比房子更珍貴的東西。
●零雨:
小時候回鄉,睡到半夜,祖母的木屐啪搭啪搭響起,只聽得客廳那古老的座鐘敲了三下,祖母開始了她一天忙碌的生活。接下來,雞鴨牛狗、蟲鳴鳥叫,不絕於耳。到了晚上,堂上油燈燈影幢幢,大家圍坐稻埕,黑暗中螢火蟲也出來了。
我上小學前,先是住在通化街,後來父親在龍泉街購置一棟日式房子。前庭後院,樹木扶疏。夏天,一家人在長廊擺上小桌吃飯,對著後院,貪圖涼風。後院中種著幾棵大樹,和鄰居小孩爬樹比賽。前院幾棵樹下,可以擺上香案,七夕時看月亮,祭拜七娘媽。
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在這樣的居住環境下長大,如何適應後來台灣社會天翻地覆的改變?尤其居住這一環。房屋成為一件商品,環境嘈雜、侷促,與昂貴的價格不能成正比。所以你選擇了一輩子租屋,我則只能在宜蘭買房子了。現在年紀大了,想回台北,卻也難上加難了。
居住,應該是生而為人的天賦人權,現在卻演變為賺錢發財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