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東吳大學成立於江蘇蘇州,為美國監理會在中國所創辦的教會大學之一(1949年以前,在中國有十三所教會大學,分別為:北京的燕京大學、江蘇南京的金陵大學、江蘇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學、上海的聖約翰大學、山東濟南的齊魯大學、浙江杭州的之江大學、上海的滬江大學、湖北武漢的華中大學、四川成都的華西協合大學、廣東廣州的嶺南大學、江蘇蘇州的東吳大學、福建福州的福建協和大學、福建福州的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東吳大學始終以法學聞名全國,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享有「南東吳,北朝陽(朝陽大學)」的美譽。1949年,中國共產黨政權建立,中華民國政府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遷往臺灣。1951年,東吳旅臺同學會辦設「東吳補習學校」,於1954年藉校友捐款及學費支持財政,以「東吳大學法學院」名義艱苦在臺復校,成為首個在臺復校的私立大專校院,於1969年復名為「私立東吳大學」。
創始(1871年 – 1901年)
- 1871年,美國基督教新教監理會(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曹子實(國立清華大學前身「清華學校」校長曹雲祥的父親)先生於蘇州十全街創辦主日學校。
- 1879年,蘇州主日學校由十全街遷天賜莊,定名「存養書院」。
- 1882年,林樂知先生(Dr.Young J. Allen)上海崑山路創設「中西書院」(Anglo-Chinese College)。
- 1884年,存養書院改名為「博習書院」(Buffington Institute),潘慎文先生(Dr. A. P. Parker)任校長。
- 1895年,潘慎文先生改任中西書院校長。
- 1896年,孫樂文先生(Dr. David L. Anderson)在蘇州創設「宮巷書院」(Kung Hang School)。
- 1899年,博習書院遷往上海,合併於中西書院。
- 1900年,監理會組織董事會,議改設宮巷書院(Kung Hang School)為大學,以「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中文譯為「在華之中央大學堂」或「中華中央大學」)之名向美國田納西州政府註冊,推孫樂文先生為校長,於天賜莊的博習學院舊址興建。
奠基(1901年 – 1926年)
- 1901年,3月大學堂正式開學,名為「東吳大學堂」。
- 1904年,柏樂文先生所創醫學班歸併於東吳大學為醫科。
- 1905年,中西書院由葛賚恩先生(Dr. John W. Cline)任校長。
- 1907年,校內頒授第一個畢業生沈伯甫文學士學位。
- 1908年,註冊名稱更改為 「Soochow University」。
- 1910年,與金陵神學院合辦神學科。
- 1911年,3月16日,孫樂文先生病逝(後即以此日為校慶紀念日 University Day),由葛賚恩先生任校長,而中西書院全體遷往蘇州合併於東吳大學。
- 1912年,醫科、神學科撤銷。開設醫學預科課程。
- 1915年,上海崑山路增設法科,蘭金先生(Charles W. Rankin)任法科教務長。
- 1917年,理科研究所首次頒授化學碩士學位(徐景韓、陳調甫),為國內各公私立大學之創舉。
- 1918年,東吳法科第一屆七名學生畢業,獲法學士學位。
- 1919年,理科研究所首次頒授生物學碩士學位(施季言、胡經甫)。
- 1920年,劉伯穆先生(W. W. Blume)任法科教務長。
- 1922年,文乃史先生(Dr. W. B. Nance)任校長。
- 1924年,東吳法科授與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董康、司法部長王寵惠榮譽博士學位。
生根(1926年 – 1937年)
- 1927年,文理科、法科分別更名為文理學院及法學院,聘吳經熊先生為法學院院長、潘慎明先生為文理學院院長。南京事件後,推選華人楊永清任校長、江長川為董事長,訂「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為中文校訓。
- 1928年,法學研究所首次頒授法學碩士學位(金蘭蓀)。
- 1929年,奉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教育部核准立案,設文、理、法三學院。
- 1937年,法學院增設會計學系。東吳大學時有三學院十二學系。文學院:文學系、經濟學系、政治學系、社會學系、教育學系、歷史地理學系;理學院:生物系(含醫學預科和護理預科)、化學系、物理系、數學系;法學院:法律學系、會計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