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香港都會大學前身為香港公開進修學院(The Open Learning Institute of Hong Kong),於1989年由港英政府成立,旨在為社會提供公開教育,以補足當時香港高等教育學歷及人才匱乏問題,創立初期由政府資助運營,1993年後轉為自資運營。1997年5月經香港總督與行政局同意,立法局三讀通過,正式升格為香港公開大學,正名標誌着外界認同該校在學術上的成就及貢獻
籌備建立
港英政府於1980年代初探討在香港提供公開教育的可行性研究經教育統籌委員會研究時任香港總督衛奕信在1987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落實籌辦香港公開進修學於1988年3月13日成立香港公開進修學院籌備委員會。1989年5月,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正式成立,並根據於同年刊憲的《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條例》授予頒授大學學位的法定資格[16],於同年7月進行首次招生,成為香港第一所以遙距教學模式的高等院校,學院採用靈活的學分制度,讓學生分期累積學分,以至取得學位。
早期發展
1992年8月,香港政府公佈接納香港公開進修學院畢業生,申請以大學學位學歷為入職條件的政府職位。1992年11月,香港公開進修學院開辦的17個學位課程通過香港學術評審局的學術評審。1993年11月,香港公開進修學院舉行首屆畢業禮。
正名大學
1995年6月,學院通過香港學術評審局的評審,並獲評審小組建議在1996年6月後授予自行評審資格。1996年10月,香港政府授予香港公開進修學院自行評審資格,確認學院具有自行管理和保證課程質素的能力。1997年2月,香港行政局原則上同意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正名為大學。1997年5月,香港立法局三讀通過,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正名為香港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成為香港第七所法定大學。新校徽內的中文校名由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