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3 15:19 訪問次數:
1984年至1989年期間,香港城市理工學院的臨時校舍位於今日旺角西洋菜街的前工業貿易署大樓
1989年9月永久校舍開始交付,學院於1990年1月起陸續遷入新校舍,並把原臨時校舍轉交香港公開進修學院(現香港都會大學,後遷出)作校舍用途。
主校園位於九龍達之路83號,面積達165,000平方米,面積為全港大專院校的第四大。校園位於達之路以西的朱牯仔谷地上,原址是1962年啟用、1981年8月30日關閉的九龍塘村大同中學校舍和1983年清拆的蕉園木屋區。後獲得政府撥地,把1993年清拆的歌和老街臨時房屋區的地段作為學生宿舍的位址
由2019年12月反修例運動起,校方禁止公眾進入校園,並在外圍加設鐵板,封鎖校園,出入口均有保安看守,職員和學生需要拍卡和出示證件才能進入校園。而來往由又一城通往城市大學的俗稱「時光隧道」出入口安裝轉閘機。城大教職員協會和城大學生會署理會長要求校方立即拆除大閘並重開校園,惟校方表示基於校園保安及安全理由,城大會繼續在所有出入口實際出入管制。而大學亦更改開放時間為早上7時至晚上11時,校園多個位置亦加裝閉路電視,部份課室和大堂亦增設讀卡器,學生批評大學校園倒退至中學式管理。校方指有關安排讓治安得以大大改善,人流大減亦有助防止2019冠狀病毒病在校園內擴散
校舍東部毗連又一城及港鐵九龍塘站,南與九龍仔公共屋邨南山邨及又一居一街之隔,西與石硤尾公園為鄰,與白田邨隔山相望,北坐筆架山底、龍翔道以南。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最方便港九新界學子的學府之一,不少學界聯校組織的會議、各項交流實習活動的面試均選擇在城大舉行,以方便散居各區的與會者。
包括楊建文學術樓、李達三葉耀珍學術樓、劉鳴煒學術樓、中國銀行(香港)綜合樓、蒙民偉樓、方潤華樓、鄭翼之樓、學術交流大樓、桃源樓、賽馬會健康一體化大樓(預計2022年第四季竣工)、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兩座高級教職員宿舍(南山苑、德智苑)及十一座學生宿舍。
楊建文學術樓,前稱學術樓(一)(ACademic 1),於2006年或之前亦曾稱為 「教學樓」,1989年至1994年分階段落成,由鍾華楠、唐謀士兩所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設計。樓面面積達63,000平方米,當中包括116所實驗室、18個演講廳、課室,學校食堂,以及3個裝置完備的廚房。楊建文學術樓以顏色來分區,依次序分別是紫區(P)、綠區(G)、藍區(B)、黃區(Y)及紅區(R)。除演講廳以外,所有課室、實驗室等都以所處的顏色分區來編號。
2017年4月28日,正式將學術樓(一)命名為楊建文學術樓,以表彰伯恩光學創辦人楊建文博士太平紳士對大學和學生的支持和慷慨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