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學院(1990-1997年),於1990年由民間在臺灣新竹市創辦,為新竹地區首間民辦、以工程見長的高教體系學府。之後陸續增加許多管理、人文、觀光等非理工科系,成為一所綜合大學。1997年改制為中華大學。
歷史
背景
中華工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當時,台灣已限制私人興學長達13年。然而,隨着解除戒嚴,社會環境轉變,自由開放的風潮迅速興起,高等教育從菁英走向普及的呼聲漸起。此外,經濟建設的起飛,各產業對於高級技術人才需求也急速增加。因此,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85年頒佈《開放新設私立學校處理要點》,允許民間籌設工學院、醫學院、技術學院以及二專和五專。從此而後,台灣私辦學校即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
籌設(1987-1990)
1987年,15位有志興學的新竹地方人士以落實科技教育、增加推廣教育管道為宗旨,集資籌設新竹第一所民辦大學——中華工學院。這15位出資者,現今被認為是中華工學院的創始人。
同年,在茄苳湖山成立籌設機構,隔年3月設校申請獲准。1990年,中華工學院正式在新竹市郊的東香里茄苳段成立並開始招生,與高雄工學院、長庚醫學院、元智工學院、大葉工學院、華梵工學院等,同為臺灣解除戒嚴前後第一批成立的高等學府。
創校時期(1990-1994)
中華工學院創校初始便以發展為中型的綜合大學為目標,並配合新竹的高科技工業發展的環境及需求,設立了電機工程、資訊工程、工業管理、土木工程、建築與都市計劃等五個學系。首任校長為航太工程學家劉通敏博士。第一屆招收215名學生;其中男生206人,女生9人。隔年成立碩士班,第一屆招收38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1人。1992年陸續成立夜間部、推廣教育中心,第一屆夜間部招收五班共170人。1993年舉行了首屆碩士班的畢業典禮,也是學校第一次的畢業典禮。1994年教育部頒佈《師資培育法》取代《師範教育法》,師資培育機構由原師範校院擴大為各大學校院,於是中華工學院立即開辦教育學程1996年教育部開放大學附設二年制技術學校政策,中華工學院與淡江、元智、義守等19校率先將二技學系納入招生,以高教體系豐富的資源及設備吸引技職體系學生就讀技術系。
改大時期(1995-1997
在過去的臺灣,大學的經營與管理處處受到政府管制。1994年,中華民國教育部修正大學法,確定「大學自治」和「學術自主」的原則,政府對大學的管理做了相當程度的鬆綁。因此眾多公私立高等教育學府無不加速發展,前仆後繼地投入豐沛的資源進行建設而中華工學院是新竹民辦大學中,起步較早,最具影響力的學校。自1994年起,中華工學院即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改名大學,並依教育部的要求加速建設學校師資培訓中心、外文系、行政管理系相繼成立。至1996年,中華工學院已發展為日、夜間部合計5500餘人的大型學院,並於該年舉行了第一屆運動會;綜合一館、土木館、體育場、中華湖等設施也於此時完工啟用,一所綜合大學校園已然成形。1997年,教育部審批通過,包含中華工學院在內等九所學院獲准改為大學,中華工學院遂更名為中華大學。